破解体制机制难题,学前教育驶入“快车道”

“我们现在举办着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学前教育,全国幼儿园25.5万多所,2017年学前三年在园幼儿4600万人,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数。我们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和发展速度有了很大提高。2017年适龄儿童毛入园率达到79.6%,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。我们实施了3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,重构了中国的学前教育体系。”今年3月,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,教育部党组书记、部长陈宝生如此总结新时期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成就。

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一路爬坡过坎,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取得了历史性成就,一步步向党的十九大提出的“幼有所育”目标迈进。

2010年以前,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占比较低,学前教育发展困难重重。2011年至2013年,中央财政学前教育项目经费投入达到500亿元,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1600多亿元。我国用于幼教的投入持续大幅度增长,2016年达到2800多亿元,其中财政性投入1300多亿元,总量这几年年均增长16.9%,财政性资金5年增长77%。

这些资金投入发挥了“集中力量办大事”的实效,确保了中西部农村地区幼儿园建设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多形式举办幼儿园、幼师国培及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等项目落实,大大夯实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。

为进一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,2016年底,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印发《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》,提出由中央财政直接设立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,奖补支持各地扩大学前教育资源、开展幼儿资助。2017年,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当年用于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资金预算达到149亿元。大量资金的投入使得扩大学前教育资源、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有了物质保障。

发展学前教育,关键在幼师。随着学前教育的大发展,幼师的需求缺口较大。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,到2020年,预计幼师和保育员的缺口将达190万。基于此,教育部出台《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》《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》,各地根据要求,结合本地实际,采取多种方式补充教职工。截至2017年,已有15个省(区、市)制定了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,为幼儿园核定幼师缺口、建立相应补充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。

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、待遇偏低、专业素质不高是长期制约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。落实“国十条”和《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》关于通过生均财政拨款、专项补助等方式解决非在编教师待遇的要求,加强制度创新,切实解决公办园非在编教师、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问题,并依法将幼儿园教职工全员纳入社保体系。

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,全国幼儿园教职工达到419.29万人,与2010年的130.53万人相比,增幅高达221%。随着国家持续加大对幼师培养的投入,未来几年,幼师的缺口将会持续缩小。

为提高既有幼师质量,2011年开始,教育部将幼师培训纳入“国培计划”,并向中西部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倾向。据统计,幼师“国培计划”开展以来,中央财政已投入29亿元,累计培训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100多万人次。

2016年,全国36个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被评选出来,各自围绕扩大普惠性资源、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、幼师培养和补充机制、贯彻落实《指南》等任务,开始了为期3年的先行探索。这些实验区的探索,贡献了各自发展学前教育的中国智慧,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与典型经验。

为实现到2020年构建广覆盖、保基本、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,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%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%的目标,学前教育仍面临着历史性挑战,仍需要继续深化改革,寻求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。

 

热门推荐 Top Recommended

最新资讯 Latest News

下载
幼教盒子

关注
在线咨询
返回顶部